《江城子·癸酉春社》譯文及注釋

江城子·癸酉春社

[宋朝] 王炎

清波渺渺日暉暉,柳依依,草離離。老大逢春,情緒有誰知?簾箔四垂庭院靜,人獨處,燕雙飛。
怯寒未敢試春衣。踏青時,懶追隨。野蔌山肴,村釀可從宜。不向花邊拚一醉,花不語,笑人癡。

譯文及注釋

譯文
清清的碧波渺遠,日光閃耀,柳條隨風輕擺,青草茂盛。已經是垂暮老人了,卻遇到春色,這種滋味有誰知道呢?竹簾都垂下來,庭院裏一片安靜,隻有我一個人,無聊地看著一對燕子比翼雙飛。
害怕寒冷沒敢換上春衫,春日到郊外踏青的時候懶於和其他人相隨。擺上春天地裏的野菜和做熟的山裏的野味,農家釀的酒可以隨便些。人老了,不敢多喝,沒有醉倒在花叢中,花兒沒有說話,卻笑話我癡。

注釋
江城子:詞牌名,又名“江神子”,原為單調,至蘇軾始變為雙調,共七十字,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韻。
癸酉:宋寧宗嘉定六年(1213年)。春社:祭名,祭祀土地,以祈豐收。周代用甲日,後多於立春後第五個戊日舉行。
渺渺:遠貌。暉暉:晴明貌。
依依:茂盛的樣子。一說輕柔的樣子。
離離:分披繁茂貌。
簾箔:用竹子或蘆葦編成的方簾。
踏青:春日郊遊。古代踏青節的日期,因地因時而異:一說正月初八,一說二月二,一說三月三。後世多以清明春遊為“踏青”。
野蔌(sù):野菜。山敬:野味。鍛,同“肴”。
釀:此指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