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大全

四字成語列表

成語 解釋
三敗之辱 曹沫 為 魯 將,與 齊 戰,三戰三敗。 魯莊公 懼,乃獻 遂邑 之地以和。 齊桓公 許與 ...
三潭印月 在 浙江 杭州市 西湖 ,為 西湖 十景之一。 明 田汝成 《西湖遊覽誌·孤山三堤勝跡》:...
三翮六翼 九鼎的別名。《史記·楚世家》:“吞三翮六翼以高世主。” 司馬貞 索隱:“三翮六翼,...
三聯串票 舊時征收田賦用的票據,格式與“三聯單”相同。《清文獻通考·田賦三》:“﹝ 雍正 八...
三簷四馬 三層傘蓋、四馬並駕的車。為古代貴官之車乘。 明 無名氏 《女真觀》第三折:“得了一品...
三覺侍郎 宋 趙叔問 之謔稱。 宋 莊季裕 《雞肋編》卷中:“ 趙叔問 為天官侍郎,肥而喜睡,又厭...
三襴貼裏 明 代欽賞顯貴內臣的一種服飾之名。 明 劉若愚 《酌中誌·內臣佩服紀略》:“自逆 賢 ...
三招兩式 謂武藝不高。招,著數;式,把勢,均為武術動作。亦泛指所操之術造詣甚淺。《人民日報...
三釀五齊 泛指醇酒。 清 錢謙益 《<陳鴻節詩集>序》:“譬之於酒,縹清醇酎,三釀五齊,非糟醨...
三連串票 即三聯串票。 清 黃六鴻 《福惠全書·錢穀·三連串票》:“串票者,納糧花戶執之以為據...
三座大山 比喻舊 中國 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大敵人:帝國主義、封建主義、官僚資本主義。 朱德 《紀...
三書六禮 舊時婚禮,男家須具備納采、問名、納吉、納征、請期、親迎六種禮儀,謂之“六禮”。在...
三十六策 猶言三十六計。 元 方回 《記遊自次前韻》:“爾來何止師左次,三十六策走上策。” 林...
三槐之聽 謂由三公受理訴訟。《後漢書·王允傳》:“誠以 允 宜蒙三槐之聽,以昭忠貞之心。” 李...
三節人從 宋 代(包括 夏 、 遼 、 金 )出國使節的隨員。 宋 沉作喆 《寓簡》卷六:“近歲銜命出...
三十六計 古語。原為虛指,極言計策之多。後來好事者予以附會,湊為三十六實數。其名目為:瞞天...
三十六書 三十六封有關 隋 兵渡 江 的告警文書。 宋 範成大 《胭脂井》詩:“三十六書都莫恨,煩...
三十六國 (1).指 漢 時 西域 諸國。大部在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境內。《漢書·西域傳序》:“ 西...
三十六體 唐 李商隱 、 溫庭筠 、 段成式 皆排行第十六而詩文則以儷偶相誇,世稱“三十六體”。...
三十六鱗 唐 段成式 《酉陽雜俎·鱗介篇》:“鯉,脊中鱗一道,每鱗有小黑點,大小皆三十六鱗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