汹字的意思和解釋

xiōng

⺡部 共7畫 左右結構 U+6C79 CJK 基本漢字

一級漢字 通用字

⺡ 部

7 畫

4 畫

左右結構

形聲字

4413452

xiōng

hung1

3217

U+6C79

E6B1B9

EUK

IRBH06 IRBH98 IQBH86

汹字概述

〔汹〕字拚音是(xiōng),部首是⺡部,總筆數是7畫

〔汹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氵凶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

〔汹〕字倉頡碼是EUK,五筆是IRBH06 IRBH98 IQBH86 ,四角碼是3217

〔汹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6C79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27769,UTF8:E6B1B9

〔汹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一級字表中,屬常用字

汹的意思

xiōng ㄒㄩㄥ

基本解釋

〔~~〕a.波濤聲,如“波聲~~”。b.形容喧擾,如“天下~~”,“議論~~”;c.形容聲勢很大(含貶義),如“氣勢~~”,“來勢~~”。

〔~湧〕水勢很大,向上湧,如“波濤~~”、“~~澎湃”。

詳細解釋

動詞

(形聲。從水,凶聲。本義:水猛烈地向上湧騰) 同本義。通常作“洶湧”。

洶,湧也。 《說文》大江動我前,若溟渤寬。 唐 · 杜甫《大會渡》填其淵,毋使水清。 《韓非子 · 楊權》

洶呶(水勢喧囂翻騰貌);洶急(水勢湍急);洶怒(水流激蕩);洶然(洶湧翻騰貌);洶溶(水勢翻騰上湧)

be sweeping and surging; turbulent;

形容詞

1.形容聲音大;喧囂。

洶洶、嗑嗑,皆水聲也。 《尚書大傳》飄風來之洶洶。 《楚辭 · 逢紛》

洶洶拳拳(喧鬧歡騰的樣子);洶赫(形容氣勢盛);洶洶(形容聲音喧騰迅疾)

roaring;

2.形容紛擾 。

洶怖(騷亂恐慌);洶洶茫茫(形容嘈雜、紛亂);洶動(喧擾不寧)

tumultuous;

汹字的翻譯

turbulent; noisy, restless

stürmisch, ungestüm

jaillir

キョ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