萑字的意思和解釋

huán zhuī

⺾部 共11畫 上下結構 U+8411 CJK 基本漢字

二級漢字 通用字

⺾ 部

11 畫

8 畫

上下結構

12232411121

huán,zhuī

wun4

4421.4

U+8411

E89091

TOG

AWYF

萑字概述

〔萑〕字拚音是(huán,zhuī),部首是⺾部,總筆數是11畫

〔萑〕字結構是上下結構,可拆解為(⿱艸隹)組成。

〔萑〕字倉頡碼是TOG,五筆是AWYF,四角碼是4421.4

〔萑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411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3809,UTF8:E89091

〔萑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

萑的意思

huán ㄏㄨㄢˊ

基本解釋

〔~苻〕中國春秋時鄭國沼澤名,據記載,那裏密生蘆葦,盜賊出沒。後因以代指賊之巢穴或盜賊本身。

古代指蘆葦一類的植物。

詳細解釋

名詞

蘆類植物 。初生名“”,幼小時叫“”,長成後稱“

八月葦。 《詩 · 豳風 · 七月》

萑葦(兩種蘆類植物:蒹長成後為萑,葭長成後為葦);萑蒲(兩種蘆類植物);萑澤(蘆灘。謂盜賊出沒處)

reed;

萑的國語辭典解釋

huán ㄏㄨㄢˊ

詳細解釋

一種荻類植物。

《詩經 · 豳風 · 七月》:“七月流火,八月萑葦。”

萑的兩岸詞典解釋

huán ㄏㄨㄢˊ

詳細解釋

《書》一種荻類植物。

萑字的翻譯

grass used for making mats

(roseau)​

スイ カン ガン お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