動詞 第14頁
心安理得
◎自信做的事情有理,心裏坦然。◎行事合情合理,心中則坦然無憾。
咀嚼
1.含在嘴裏細細嚼以使爛。2.比喻反複體會;玩味。1.用牙齒咬碎與磨細食物。2.反複體會、玩味。3.咬字吐音。4.詛咒。咀嚼是部分有頜動物在進食時,通過反複開合頜骨並用牙齒碾壓和研磨食物的行為。這是消化過程的第一步。咀嚼使食物物理性地粉碎,增加其比表麵積,從而使...
方興未艾
◎方:正當。艾:停止。剛興起尚未停止,形容形勢或事物正在蓬勃發展。◎正在蓬勃發展。宋 · 陳亮〈祭周賢董文〉:“連歲有江上之役,欲為公壽而不果奔也,謂公之壽方興未艾,而此心終未泯也。”也作“未艾方興”。
長途跋涉
◎經曆長遠路途的跋山涉水。形容行程遙遠,一路辛苦。◎長距離的翻山渡水。形容路程長遠,行走艱辛。也作“跋涉長途”。
不動聲色
◎不說話,也不表露感情的變化,形容沉著、鎮靜。1.不說話,不流露感情。形容神態鎮靜。2.形容輕易,不費氣力。◎一聲不響,不流露感情。
心曠神怡
◎心胸曠達,精神愉快。◎心情開朗,精神愉悅。宋 · 範仲淹〈嶽陽樓記〉:“登斯樓也,則有心曠神怡,寵辱皆忘,把酒臨風,其喜洋洋者矣!”也作“心曠神恬”、“心曠神愉”、“心怡神曠”、“心怡神悅”、“神怡心曠”。
義不容辭
◎為了道義、大局,不能推辭。◎道義上不容許推卻。
畫龍點睛
◎以唐 · 張彥遠《曆代名畫記》所述張繇僧畫龍點睛的故事,比喻繪畫、作文在緊要之處加上一筆,使其靈活而有神。1.後以“畫龍點睛”比喻寫作或說話時在關鍵處用精辟的詞句點明要旨,使內容更加生動有力。2.喻處事在緊要處下氣力。◎南朝梁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的壁上畫龍...
諷刺
◎用比喻、誇張等手法指責和嘲笑。1.以婉言隱語相譏刺。 南朝 ·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 · 書記》:“刺者,達也,詩人諷刺。2.文藝創作中的表現手法之一。用譏刺或嘲諷的筆法,描寫社會生活中的種種。◎以隱微的方式嘲諷譏刺。
汲取
1.吸取。2.吸收。◎本為取水之意。後引申為吸取、吸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