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簞食瓢飲
拚音 dān sì piáo yǐn
解釋 一簞食物,一瓢飲料。形容讀書人安於貧窮的清高生活。
出處 《論語·雍也》:“一簞食,一瓢飲,在陋巷,人不堪其憂,回也不改其樂。”
例子 而又有簞食瓢飲,足以不死。(唐·韓愈《與李翱書》)
語法 作主語、賓語、定語;形容生活簡樸
故事 春秋時期,孔子在他的學生中最喜歡顏回,他十分尊敬孔子。孔子指出缺點馬上就改正,孔子問他為什麽不去謀個一官半職。顏回說隻要學到老師的道德學問何必去做官。孔子讚歎顏回吃的是一竹筐飯,喝的是一瓢水,是一個大賢人
典故
《論語.雍也》:“子曰:‘賢哉,回也!一簞食,一瓢飲,在陋巷,人不堪其憂,回也不改其樂。賢哉,回也!’”
顏回是孔子的弟子,以德行著稱。
他的飲食極其簡單粗劣,住在陋巷中,卻整天高高興興,誌趣不改。
一簞食(dān sì),一竹筐飯。
一瓢飲,一瓢水。
後因用“簞食瓢飲”、“陋巷顏淵”等形容貧苦生活;以“顏回樂道”、“簞瓢樂”等稱安貧樂道。
唐.房玄齡等撰《晉書.安平獻王孚傳》:“孚溫厚謙讓,博涉經史,漢末喪亂,與兄弟處危亡之中,簞食瓢飲,披閱不倦。”唐.王績《被召謝病》詩:“顏回唯樂道,原憲豈傷貧。”宋.朱熹《題鄭德輝悠然堂》詩:“車馬不來真避俗,簞瓢可樂便忘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