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亂極思治
拚音 luàn jí sī zhì
解釋 社會動亂到了極點,人民一心向往太平。
出處 宋·朱熹《孟子集注》卷四:“周,謂文武之間。數,謂五百年之期。時,謂亂極思治可以有為之日。於是而不得一有所為,此孟子所以不能無不豫也。”
例子 當時人心歸附,~,總道是天下大定,從此好安享太平,哪知他外強中乾,受製帷帟,阿麽煬帝小名。 蔡東藩《南北史演義》第一回
典故
治:治理。
指社會混亂到了極點,人心希望太平。
魯迅《病後雜談》引《蜀龜鑒》:“托亂極思治之隱憂而無其實事,孰若臣祖親見之,臣身親被之乎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