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豎牛之禍
拚音 shù niú zhī huò
解釋 《左傳.昭公四年》、《昭公五年》載:春秋時,魯 叔孫穆子與庚宗婦人所生之子,號曰牛,官為“豎”,稱豎牛。受寵,使參與政事,後釀成禍亂。後因以“豎牛之禍”為昵愛釀禍之典。清 袁枚《隨園隨筆.術數》:“叔孫豹夢天厭己,而得豎牛之禍。”
拚音 shù niú zhī huò
解釋 《左傳.昭公四年》、《昭公五年》載:春秋時,魯 叔孫穆子與庚宗婦人所生之子,號曰牛,官為“豎”,稱豎牛。受寵,使參與政事,後釀成禍亂。後因以“豎牛之禍”為昵愛釀禍之典。清 袁枚《隨園隨筆.術數》:“叔孫豹夢天厭己,而得豎牛之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