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豎子成名
拚音 shù zǐ chéng míng
解釋 指無能者僥幸得以成名。
出處 《晉書·阮籍傳》:“(阮籍)嚐登廣武,觀楚漢戰處,歎曰:‘時無英雄,使豎子成名。’”
例子 鬼雄入夢二三輩,~千百場。 傅専《哭楊篤生》
語法 作謂語;指無能者僥幸得以成名
典故
《晉書.阮籍傳》:“(籍)嚐登廣武,觀楚漢戰處,歎曰:‘時無英雄,使豎子(指漢高祖劉邦)成名!’登武牢山,望京邑而歎,於是賦‘豪傑詩’。景元四年(即公元二六三年)冬卒,時年五十四。”
阮籍清高自負,放蕩不羈。
他看不起劉邦,認為秦末沒有湧現出真正的英雄豪傑,於是像劉邦那樣的人,也竟然得勢而成名。
後用為鄙視人因勢而成名的典故。
魯迅先生在《準風月談後記》中曾寫道:“嗚呼,‘世無英雄,遂使豎子成名’,這是為我自己和中國的文壇,都應該悲憤的。”他在這裏引用這個典故,是用以自戒。
這正表現了魯迅嚴於解剖自己,謙虛謹慎的品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