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坐而論道,謂之三公
拚音 zuò ér lùn dào wèi zhī sān gōng
解釋 三公:古代中央最高三種官銜的合稱。`16``1`舊指大臣陪侍帝王論政議事。`16``1`也形容大臣坐著議論政事。語出《周禮.考工記》:“坐而論道,謂之王公。”後多引作〔坐而論道,謂之三公〕。晉.葛洪《抱樸子.明本》:“坐而論道,謂之三公。”清.龔自珍《明良論.二》:“坐而論道,謂之三公。唐宋盛時,大臣講官,不輟賜坐、賜茶之舉,從容乎便殿之下,因得講論古道,儒碩興起。”也引作〔三公坐而論道〕。《三國誌.魏誌.杜畿傳.附子恕》:“古之三公坐而論道,內職大臣,納言補闕,無善不紀,無過不舉。”《晉書.李胤傳》:“古者,三公坐而論道。”《資治通鑒.齊紀.明帝建武二年》:“三公坐而論道,九卿作而成務,天子唯恭己南麵而已。”宋.邵伯溫《聞見後錄》卷一:“自唐以來,大臣見上,則列坐殿上,然後議所進呈事,蓋三公坐而論道之意。”《朱子語類》卷一二八:“古者三公坐而論道,方可仔細說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