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天下為公
拚音 tiān xià wéi gōng
解釋 原意是天下是公眾的,天子之位,傳賢而不傳子,後成為一種美好社會的政治理想。
出處 《禮記·禮運》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。”
例子 萬古千秋業,天下為公器。(陳毅《湖海詩社開征引》詩)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用於人
典故
古指君位不為一家所私有,後則成為一種美好社會的政治理想。
孔子說,如果儒家治國平天下的學說切實推行,那麽世上君主就不應把君位傳於自己的子孫,而應該選拔德高望重、才能傑出的人來擔任。
他們講究信用,團結百姓,影響所及,整個社會互相幫助,互相信賴,人民幸福,社會安定,這樣的社會叫作“大同”。
【出典】:《禮記·禮運》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,選賢與能,講信修睦,故人不獨親其親,不獨子其子,使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幼有所長,……是謂大同。”
【例句】:清·孫希旦《禮記集解》:“天下為公者,天子之位,傳賢而不傳子也。”
近義詞 天下一家
反義詞 天下為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