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一草一木
拚音 yī cǎo yī mù
解釋 比喻極微小的東西。
出處 《後漢書·應劭傳》:“春一草枯則為災,秋一木華亦為異。”
例子 不許驚動,如有犯僖氏一草一木者斬首!(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誌》第三十九回)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指細小平常的東西
典故
比喻細微之物。
清陳天華《猛回頭》:“祖宗舊日的土地,失了數百年,仍想爭轉來,一草一木都不容外族占去。” ●《後漢書·應劭傳》:“春一草枯則為災,秋一木華亦為異。” 東漢應劭認為春天萬物茂盛,倘有一草枯萎,一定是災禍的預兆; 秋天萬物凋零,若有一樹開花,一定是奇異的征兆。
近義詞 一針一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