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逆行倒施
拚音 nì xíng dǎo shī
解釋 猶言倒行逆施。原指做事違反常理,不擇手段。現多指所作所為違背時代潮流或人民意願。
出處 南朝·宋·無名氏《移答魏安南平南府》:“強者為雄,斯則棄德任力,逆行倒施,有一於此。”
例子 吾既以孝廉舉也,~,吾不能學眾之偽。 清·周亮工《張林宗先生傳》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、賓語;指違背情理
典故
猶倒行逆施。
《宋書.索虜傳》:“斯則棄德任力,逆行倒施,有一於此,何以能振。”清周亮工《題與然大師畫冊前》:“嗟夫,既為僧矣,尚複與愚下人汲汲求當世名,豈非逆行倒施哉!”亦作“逆施倒行”。
孫中山《臨時大總統告各友邦書》:“〔滿清政府〕逆施倒行,以迄於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