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食不兼肉
拚音 shí bù jiān ròu
解釋 吃飯不用兩道肉食。指飲食節儉。
出處 《尹文子•大道上》:“昔晉國苦奢,文公以儉矯之,乃衣不重帛,食不兼肉,無幾時,人皆大布之衣,脫粟之飯。”
例子 無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用於生活
典故
吃飯不用兩道肉食。
謂飲食節儉。
《尹文子.大道上》:“昔晉國苦奢,文公以儉矯之,乃衣不重帛,食不兼肉。”亦作“食不重肉”。
《史記.管晏列傳》:“〔晏嬰〕既相齊,食不重肉,妾不衣帛。”
近義詞 食不重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