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遺風餘烈
拚音 yí fēng yú liè
解釋 前人留傳的風教和業跡。
出處 《漢書·禮樂誌》:“夫樂本情性,浹肌膚而臧骨髓,雖經乎千載,其遺風餘烈尚猶不絕。”《晉書·劉頌傳》:“如或當身之政,遺風餘烈不及後嗣。”
例子
嚐試與子登孤山而望吳越,歌山中之樂而飲此水,則公之遺風餘烈,亦或見於斯泉也。
★宋·蘇軾《六一泉銘》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用於書麵語
典故
祖先遺留下的美好風尚和功業。
《漢書.禮樂誌》:“夫樂本情性,浹肌膚而臧骨髓,雖經乎千載,其遺風餘烈尚猶不絕。”唐.盧藏用《陳伯玉文集序》:“其後班、張、崔、蔡、曹、劉、潘、陸隨波而作,雖大雅不足,然其遺風餘烈,尚有典刑。”宋.蘇軾《六一泉銘》:“嚐試與子登孤山而望吳越,歌山中之樂而飲此水,則公之遺風餘烈,亦或見於斯泉也。”亦作“遺芳餘烈”。
三國魏.曹植《黃初六年下國中令》:“遺芳餘烈,奮乎百世。”
近義詞 遺芳餘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