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席門窮巷
拚音 xí mén qióng xiàng
解釋 形容所居之處窮僻簡陋。亦作“席門蓬巷”。
出處 唐·高適《行路難》詩:“東鄰少年安所如?席門窮巷出無車。”
例子 無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用於生活
指陳平年少時家貧,住在破席子做門之偏僻小巷子裏。
後以此典比喻有才學而受器重之人:或比喻寒士居住之所。
陳平(?——前178年),陽武(今河南原陽東南)人,年少時家裏貧窮,但喜歡讀書。
等到陳平長大成年,應該娶妻,富人沒有肯把女兒嫁給他,娶貧窮人家之女子陳平又不願意。
經過很長時期,戶牖(Yǒu友,今河南蘭考縣東北)有個富人叫張負,張負之孫女兒五次所嫁丈夫都死亡,人們沒有誰敢再娶。
陳平想要聚她。
恰遇鄉邑中有喪事,陳平因為家窮,就去為人家辦喪事,他早去晚回,希望多得報酬作生活補助。
張負看見陳平在替人家辦喪事,看中他魁梧美貌。
陳平也因為要討好張負之緣故而最後離開辦喪事的地方。
張負跟隨陳平到他家。
陳平之家竟在靠近城牆的偏僻小巷裏,用破蘆葦席子作門;然而門外留下許多貴人停車之輪跡。
張負回到家時,對他兒子張仲說:“我想把孫女兒嫁給陳平。”張仲說:“陳平家窮,又不從事生產、全縣人都笑他遊手好閑,怎麽偏偏把女兒嫁給他呢?”張負說:“人相竟有如此俊美的陳平能會長久貧窮卑賤嗎?”終於把孫女兒嫁給陳平。
陳勝起義,陳平投魏王咎,為太仆(管輿馬和馬政)。
因受排擠離魏,從項羽入關,任都尉(比將軍略低之武官)。
又投劉邦,初任護軍中尉(盡護諸將)。
他屢出奇計立功。
漢朝建立,封曲逆(治所今河北完縣東南)侯。
他曆任惠帝、呂後時丞相(官職最高,輔佐皇帝,綜理全國政務)。
呂後死,陳平與周勃定計,平定諸呂叛亂,迎立漢文帝即位,任丞相。
此典又作“長者轍”、“長者車”、“曲逆車”、“窮巷”、“巷識回車跡”、“陳巷”、“席門”。
【出典】:《史記》卷56《陳丞相世家》2051、2052頁:“戶牖富人有張負,張負女孫五嫁而夫輒死,人莫敢娶。平欲得之。邑中有喪,平貧,侍喪,以先往後罷為助。張負既見之喪所,獨視偉平,平亦以故後去。負隨平至其家,家乃負(倚靠)郭(外城)窮巷,以弊(通“敝”,破爛)席為門;然門外多有長者轍(輪跡)。
張負歸,謂其子仲曰:‘吾欲以女孫予陳平。
’張仲曰:‘平貧不事事,一縣中盡笑其所為,獨奈何予女乎?’負曰:‘人固有好美如陳平而長貧賤者乎?’卒予女。
”
【例句】:南朝宋·顏延之《贈王太常》:“林閭時晏開,亟回長者轍。” 唐·高適《行路難》:“東鄰少年安所如,席門窮巷出無車。” 唐·張祜《酬房子客郊居》:“郡中舊指賢哉巷,門外多來長者車。” 宋·陳師道《和黃預感秋》:“門有曲逆車,謗甚北山女。” 元·薩都拉《題進士索士岩詩卷》:“窮巷回車轍,空廚泛酒漿。” 明·袁宏道《途中口占》:“巷識回車跡,橋留斬袂痕。” 清·趙執信《春日閑居雜興》:“晏家從近市,陳巷不容車。” 清·趙執信《陽武懷古》:“席門高車集,圯橋敝履墜。”
近義詞 席門蓬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