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高山流水
拚音 gāo shān liú shuǐ
解釋 比喻知己或知音。也比喻樂曲高妙。
出處 《列子·湯問》:“伯牙鼓琴,誌在登高山,鍾子期曰:‘善哉,峨峨兮若泰山。’誌在流水,曰:‘善哉,洋洋兮若江河。’” 高山流水的故事
例子 孔聖人尚學琴於師襄,一操便知其為文王。高山流水,得遇知音。(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八十六回)
語法 作賓語;比喻樂曲高妙
故事 春秋時期,晉國大夫俞伯牙很擅長彈琴,他到楚國馬鞍山遇到鍾子期,兩人談論琴律很投機。伯牙看到高山流水就彈奏一曲,鍾子期高興地說泰山江河。兩人結為知己。第二年伯牙去拜會鍾子期,得知鍾子期病故,就在墳前傷心地毀琴
原為樂曲名,後喻知音難遇,或喻樂曲高妙。
俞伯牙善於彈琴,而鍾子期很會聽琴。
俞伯牙用琴曲抒發攀登高山。
鍾子期便說,好啊!象泰山一樣巍峨。
俞伯牙用琴曲表現流水,鍾子期便說,好啊!多麽浩浩蕩蕩的江河啊!總之,俞伯牙在琴曲中寄托什麽,鍾子期全能了解。
從此,兩個人便成了知心朋友。
後來鍾子期死,俞伯牙痛失知音,從此不再彈琴。
【出典】:《列子·湯問》:“伯牙善鼓琴,鍾子期善聽。伯牙鼓琴,誌在登高山。鍾子期曰:‘善哉!峨峨兮若泰山。’誌在流水。鍾子期曰:‘善哉!洋洋兮若江河。’伯牙所念,鍾子期必得之。”
【例句】:唐·牟融《寫意二首》之一:高山流水琴三弄,明月清風酒一樽。
金·董解元《西廂》4:“不是秦箏合眾聽,高山流水少知音。”
近義詞 知音難覓
英語 lifty character as towering mountain and rushing wa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