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嬰城固守
拚音 yīng chéng gù shǒu
解釋 嬰:圍繞;嬰城:據城。據守城池牢固設防。
出處 東漢·班固《蒯通傳》:“必將嬰城固守。”
例子 國安焚銅陵,掠南陵,所至人皆~。 清·汪琬《前明兵科右給事中吳公墓誌銘》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指防禦
典故
嬰:纏繞,圍繞。
憑借城牆,堅決防守。
《漢書.蒯通傳》:“必將嬰城固守。”顏師古注:“孟康曰:‘嬰,以城自繞’。”王先謙補注:“謂繞城自守耳。”《資治通鑒.漢紀.獻帝建安八年》:“袁尚自將攻袁譚,大破之,譚奔平原,嬰城固守。”清.汪琬《前明兵科右給事中吳公墓誌銘》:“國安焚銅陵,掠南陵,所至人皆嬰城固守。”也作 ① 【嬰城自守】。
《宋書.劉粹傳附劉道濟》:“賊眾數萬,屯城西及城北,(劉)道濟嬰城自守。”明.歸有光《送太倉熊侯之任光州序》:“一旦倭奴來海外,吏非素備,嬰城自守,惴惴不能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