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掃門求見
拚音 sǎo mén qiú jiàn
解釋 指魏勃為齊相曹參舍人(侍從官)打掃門外衛生,才由舍人引薦他見到曹參。後以此典形容設法求謁權貴,希圖任用。 當魏勃年青時,想求見齊相曹參,家貧拿不出東西打通關係,便經常獨自一人淩晨時分前去齊相舍人的大門外打掃衛生。這位舍人非常奇怪,以為是怪物,而在暗中窺察,抓到魏勃。魏勃說:“想見曹參丞相,沒有門路,因此為您打掃大門外衛生,想以此得到求見之機會。”於是這位舍人便把魏勃引見給曹參,因此他也當了舍人。此典又作“空掃相門”、“掃丞相門”、“掃門”、“丞相掃門人”、“埽門士”、“掃門蹤魏勃”、“長掃朱門”、“相門灑埽”、“恥為丞相掃”。
例子 唐·駱賓王《上吏部侍郎帝京篇》:“久留郎署終難遇,空掃相門誰見知?” 唐·駱賓王《自敘狀》:“然而進不能談社稷之務,立事寰中;退不能掃丞相之門,買名天下。” 唐·劉長卿《奉和杜相公新移長興宅》:“有地先開閣,何人不掃門。” 唐·劉禹錫《酬淮南牛相公述舊》:“初見相如成賦日,尋為丞相掃門人。” 唐·杜牧《寄崔鈞》:“自愧埽門士,誰為乞火人?” 唐·張祜《庚子歲寓遊揚州》:“掃門蹤魏勃,開閣佇孫弘。” 唐·李山甫《送職方王郎中》:“此生長掃朱門者,每向人間夢粉圍。” 清·錢謙益《癸未四月吉水公詣闕》之三:“仕路揶揄誠有鬼,相門灑埽豈無人。” 清·黃景仁《上朱笥河先生》:“言公相士無成規,掃門求見君無遲。” 清·鬱植《悲歌》之六:“有琴恥向貴主彈,有門恥為丞相掃。”
典故
《史記》卷52《齊悼惠王世家》2004頁:“及魏勃少時,欲求見齊相曹參(隨劉邦起義,屢立戰功,封平陽侯,任齊相九年,蕭何死,曹參繼任為漢丞相),家貧無以自通,乃常獨早夜埽(通“掃”)齊相舍人(侍從官)門外,相舍人怪之,以為物,而伺(sì四,暗中窺察)之,得勃。勃曰:‘願見相君,無因,故為子埽,欲以求見。’於是舍人見勃曹參,因以為舍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