赂字的意思和解釋
赂
⻉部 共10畫 左右結構 U+8D42 CJK 基本漢字
赂字概述
〔赂〕字拚音是(lù),部首是⻉部,總筆數是10畫。
〔赂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貝各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。
〔赂〕字倉頡碼是BOHER,五筆是MTKG,四角碼是7786。
〔赂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D42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6162,UTF8:E8B582。
〔赂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一級字表中,屬常用字。
赂的意思
赂 lù ㄌㄨˋ
基本解釋
①贈送的財物,亦泛指財物。~之甚厚。“貨~將甚厚”。
②用財物買通公職人員。賄~。“六國破滅,非兵不利,戰不善,弊在~秦。”。
詳細解釋
動詞
1.形聲。從貝,各聲。從“贝”,表示與錢財有關。本義:贈送財物。
2.同本義。
賂,遺也。 《說文》大賂南金。 《詩 · 魯頌 · 泮水》驪姬賂二王。 《國語 · 晉語》因厚賂單於,答其善意。 《漢書 · 蘇武傳》割國之錙銖而賂之。 《荀子 · 富國》僅漢, 漢之賂遺王財物,不可勝言。 《漢書 · 張騫傳》於是從散約解,爭割地而賂秦。 賈誼《過秦論》
賂賄(用財物買通別人)
send gift;
3.行賄,用錢、物買通別人。
六國破滅,非兵不利、戰不善,弊在賂秦。 宋 · 蘇洵《六國論》富者賂數十百金。 方苞《獄中雜記》
賄賂(古代一般用“赇”字表示。如“受賕枉法。”中古時,“赇”與“赂”可以同義連用,這時的賂就是帶貶義的“赂”了);賂門(行賄的途徑);賂息(行賄以求息事);賂買(行賄買通);賂結(以行賄而結交);賂贈(行賄)
bribe;
名詞
1.贈送的財物和錢。
貨賂將甚厚。 《荀子 · 富國》數之王命,取賂而還。 《左傳 · 莊公二十八年》家貧,貨賂不足以自贖。 司馬遷《報任安書》王及列士皆有饋賂。 《左傳 · 哀公十一年》
賂田(贈送的田);賂地(贈送的土地);賂賄(用來買通別人的財物);賂器(指受賄得來的器物)
goods;
2.通“璐”。美玉。
元龜象齒,大賂南金。 《詩 · 魯頌 · 泮水》
fine jade;
赂字的翻譯
bribe; give present
Bestechung (S)
faire cadeau de, corrompre, cadeau, pot-de-v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