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趙氏孤兒
拚音 zhào shì gū ér
解釋 指晉國(今山西西南部)權臣屠岸賈(gǔ股)借故誅殺趙氏滿門,趙朔的小兒被人輾轉救出,長大後殺屠岸賈報仇,重振趙氏門戶。後以此典比喻忠心為人,救難解危;或比喻亡國之痛。晉景公三年(前597年),大夫屠岸賈借故誅殺趙氏滿門, 殺死趙朔、趙同、趙括、趙嬰齊等,誅滅了趙氏家族。趙朔的妻子是晉成公的姐姐,懷孕有遺腹子,便跑到晉景公的宮中躲藏。趙朔原有個門客叫公孫杵臼(chǔ jiù楚就),對趙朔的朋友程嬰說:“您為什麽不隨趙朔死?”程嬰說:“趙朔的夫人懷有遺腹子,如果有幸生個男孩,我撫養他;倘若是個女孩,我再慢慢死吧。”過了不久,趙朔的夫人生個男孩。屠岸賈聽到消息,就到宮中搜查。夫人把嬰兒藏在褲襠裏,禱告說:“趙氏宗族要滅絕的話,你就哭叫;倘若趙氏不該絕後,你就不出聲。”到搜查之時,嬰兒竟然沒有啼叫。一次,公孫杵臼說:“撫養孤兒成長與殉死相比較哪個難?”程嬰說:“死容易,撫養孤兒成人難。”公孫杵臼說:“趙氏先君待您厚道,您就盡力承擔那件難事,我擔當容易的,讓我先死。”於是兩人商量弄來別人的一個嬰兒背著,裹著華麗之嬰兒被帶,藏躲在深山中。屠岸賈聞訊,誤以為真是趙氏孤兒,遂派諸將殺死公孫杵臼和假孤兒。諸將認為趙氏孤兒確實已死,都很高興。然而趙氏的真孤兒已被程嬰帶到深山躲藏起來。後來晉景公和韓厥商量立趙氏孤兒,把他召回來藏在宮中。將軍們進宮探問晉景公病情,晉景公利用韓厥擁有之兵力脅迫諸將會見趙氏孤兒。趙氏孤兒名叫武。於是晉景公令趙武、程嬰一一拜謝諸將,諸將反過來和程嬰、趙武一起進攻屠岸賈,滅了他的全族。晉景公又象過去對待趙氏那樣賜予趙武田地和城邑。此典又作“山竄趙武”、“趙孤”、“嬰杵”、“趙氏孤”、“程嬰忍死”。
例子 北周·庾信《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》:“誕公遺嗣,崎嶇懷挾,山竄趙武,家藏李燮。” 宋·辛棄疾《六州歌頭》:“君不見韓獻子,晉將軍,趙孤存。” 明·陳子龍《會葬夏瑗公》:“自傷舊約慚嬰杵,未敢題君墮淚碑。” 明·夏完淳《細林夜哭》:“家世堪憐趙氏孤,到今竟作田橫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