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人琴俱亡
拚音 rén qín jù wáng
解釋 俱:全,都;亡:死去,不存在。形容看到遺物,懷念死者的悲傷心情。
出處 《晉書·王徽之傳》:“取獻之琴彈之,久而不調,歎曰:‘嗚呼子敬,人琴俱亡。’”
例子 ~,頗勞夢寐。 明·張岱《贈沈歌敘序》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指懷念死者的心情
典故
《世說新語.傷逝》:“王子猷(王徽之)、子敬俱病篤,而子敬先亡(王獻之以晉孝武帝司馬昌明太元十三年,即公元388年亡,年四十五歲)。子猷問左右:‘何以都不聞消息?此已喪矣。’語時了不悲,便索輿(車馬)來奔喪,都不哭。子敬素好琴,便徑入坐靈床上,取子敬琴彈。弦既不調,擲地雲:‘子敬子敬,人琴俱亡!’因慟絕良久,月餘亦卒。”此事又見《晉書.王徽之傳》。
晉人王徽之是獻之的兄長,獻之死後,他奔喪不哭,直上靈床取獻之琴便彈,因弦音不調和而不能成曲終彈。
他把琴擲在地上,十分傷痛地說:“子敬啊子敬,沒想到你死後,你的琴也竟然隨你一起亡故了!”
後以此用為睹物思人、悼念逝者之辭。
唐.劉禹錫《和西川李尚書漢州微月遊房太尉西湖》詩:“人琴久寂寞,煙月若平生。”(見《劉夢得集》外集七)
魯迅《二心集.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訣》:“現在去柔石的遇害,已經一年有餘了,偶然從亂紙裏檢出這稿子來,真不勝其悲痛。我想將全文補完,而終於做不到,剛要下筆,又立刻想到別的事情上去了。所謂‘人琴俱亡’者,大約也就是這模樣的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