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眾喣漂山
拚音 zhòng xǔ piāo shān
解釋 喣:吹氣。許多人吹氣,能使山漂走。比喻說壞話的人多了,能使人受到很大的損害。也比喻人多力量大。
出處 《漢書·中山靖王勝傳》:“夫眾喣漂山,聚蚊成雷。”
例子
眾喣漂山不易安,勢張那複撫狂瀾。
★元·王惲《秋澗全集·哀挽亡友中丞王兄五首》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用於比喻句
典故
喣:吹氣。
許多人一起吹氣,能吹動大山。
比喻人多力量大。
也比喻流言眾多,足以亂真。
《漢書.中山靖王傳》:“夫眾喣漂山,聚蚊成雷。”顏師古注:“應劭曰:‘喣,吹喣也。’師古曰:‘漂,動也。’”柳亞子《胡寄塵詩序》:“士之誇毗無識者,輒從而和之,眾喣漂山,群盲詫日。”又有【眾議成林】。
《淮南子.說山訓》:“眾議成林,無翼而飛。三人成市虎,一裏能撓椎。”高誘注:“眾人皆議,平地生林,無翼之禽能飛,凡人信之,以為實然……一裏之人皆言能屈椎者,人則信之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