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持之有故,言之成理
拚音 chí zhī yǒu gù yán zhī chéng lǐ
解釋 持:持論,主張;有故:有根據。指所持的見解和主張有一定的根據和道理。
出處 《荀子•非十二子》:“然而其持之有故,其言之成理,足以欺惑愚眾。”
典故
原是荀子批判當時各種社會思潮流派之語,認為他們立論有據,說話有條理,合乎邏輯,但卻都是欺騙世人之語。
後來漸有褒意,表示講話、寫文章有根據、有道理,即可為人們所理解。
他說,當今之世,經過粉飾的邪說奸言,比比皆是,從而使天下之人不知是非治亂。
其中它囂、魏牟二人性情放蕩,行如禽獸,雖不合乎禮節治道,但他們立論有根據,說話有條理,完全可以欺騙世人。
【出典】: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:“假今之世,飾邪說,文奸言,以梟亂天下,矞宇嵬瑣,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亂之所存者有人矣。縱情性、安恣睢、禽獸行,不足以合文通治;然而其持之有故,其言之成理,足以欺惑愚眾。是它囂、魏牟也。”
【例句】:漢·韓嬰《韓詩外傳》卷4第22章:“故曰十子者之工說,說皆不足合大道,美風俗,治綱紀;然其持之各有故,言之皆成理,足以欺惑眾愚,交亂樸鄙,則是十子之罪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