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牛餼退敵
拚音 niú xì tuì dí
解釋 餼:活的牲口。用牛羊擊退敵軍。
出處 南朝·宋·範曄《後漢書•張衡傳》:“弦高以牛餼退敵,墨翟以縈帶全城。”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用於書麵語
《左傳.僖公三十三年》載:晉文公死後,秦穆公舉兵首先襲擊鄭國,“及滑(春秋時姬姓小國,地在今河南滑縣境),鄭人弦高將市(貿易,做買賣)於周,遇之,以乘韋(乘韋,四張熟牛皮。乘代四,古代每乘車駕四匹馬;韋,熟牛皮)先(先奉送的輕禮物),牛十二犒師,曰:‘寡君聞吾子將步師於敝邑,敢(怎敢不)犒從者。不腆(腆,富厚;不腆,當時的客套話,說物說地說人都可用不腆,表示謙遜抱歉的意思)敝邑,為從者之淹(淹,久留居之地),居則具一日之積(積,指日食所需之物),行則備一夕之衛。’且使遽(遽,驛車,古代傳遞公文和緊急信息的傳車,接力相傳,務求迅速,相當於後代的驛馬;遽又可釋為急、疾)告於鄭。”
此事亦見《淮南子.汜論訓》。
秦軍出兵襲擊鄭國,過周到達滑,鄭國還未發覺。
鄭人弦高雖然是一個貿易貨商,但他機智勇敢,關懷和熱愛自己的國家。
在販運中途,他看到秦軍將侵淩鄭國,就先以贈牛犒師的手段,麻痹秦軍,耽擱時間,然後把軍事情報迅速送到鄭國,以加強戰備,抵抗秦軍。
後因以“牛餼退敵”常用為機智退敵,救國愛民的典故。
《漢書.張衡傳》:“弦高以牛餼(音xì,活的牲畜,此指活牛)退敵,墨翟以縈帶全城。”
《文選》卷二一謝靈運《述祖德》詩:“弦高犒晉師,仲連卻秦軍。”這裏“晉師”應為“秦師”,古人為避免重複,常重文輕義,故改用“晉”。
前句即用“牛餼退敵”的典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