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十不離九
拚音 shí bù lí jiǔ
解釋 十成中已有了九成。比喻把握很大。
出處 清·俞萬春《蕩寇誌》第一百六回:“不然,那廝趨西門最便,何苦繞道過南山,來此關下乎?小弟此請當十不離九。”
典故
主謂 指料想與事實不會有很大的差錯。
《蕩寇誌》137回:“哥子道:‘運氣來了,那裏論不定,方才我聽他的夢話,又聽你說出他的麵貌,這人定是宋江,端的十不離九……’”△多用於對人事的估測。
→所差無幾 十有八九 ↔天懸地隔。
也作“八九不離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