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菟裘歸計
拚音 tù qiú guī jì
解釋 菟裘:地名,山東泰安東南。比喻準備告老還鄉或退隱。
出處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•隱公十一年》:“公曰:‘為其少故也,吾將授之矣。使營菟裘,吾將老焉。”
語法 作主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告老還鄉
故事 春秋時期,魯惠公死,由繼室所生的魯隱公繼位,他執政11年準備讓位給魯桓公,大夫羽父要求他殺了桓公。隱公說自己準備在菟裘造房養老。羽父反過來在桓公麵前誣陷隱公,並派人刺殺了隱公。隱公的菟裘歸計還沒實施就被殺害了
菟(Tú圖)裘:春秋時魯國地名。
今山東泰安縣南。
此典指魯隱公說:我將在菟裘地方建蓋住宅退隱。
後以此典比喻謀地告老還鄉。
魯隱公,姬息,是魯惠公妾所生子。
魯惠公去世,姬息代理主持國政,就是魯隱公。
魯隱公十一年(前712年),魯國大臣公子揮(字羽父)奉承巴結地對魯隱公說:“百姓擁護您,您就正式登位吧。請允許我替您殺死太子姬允,您當用我作國相。”魯隱公說:“有先君魯惠公的命令。我因為太子姬永年幼,所以代為攝政處理政務。現在太子姬永已經成長,我正在菟裘地方營建住宅準備養老,把政權交給太子姬允。”此典又作“覓菟裘”、“菟裘計”、“老計菟裘”、“謀菟裘”。
【出典】:《史記》卷33《魯周公世家》1529頁:“十一年冬,公子揮諂謂魯隱公曰:‘百姓便君,君其遂立。吾請為君殺子允(魯惠公立為太子),君以我為相。’隱公曰:‘先君有命。吾為允少,故攝代(代皇帝處理政務)。今允長矣,吾方營菟裘之地而老焉,以授子允政。’”
【例句】:宋·蘇軾《和子由韓太祝送遊太山》:“聞道錦江思濯錦,便須到處覓菟裘。” 金·段成己《滿江紅·新春用遁庵韻》:“菟裘計,何時有?林下約,床頭酒。” 元·耶律楚材《過燕京和陳秀玉韻》之四:“自料荒疏成棄物,菟裘歸計乞封留。” 元·白樸《水龍吟》:“老計菟裘,故應來就,林泉佳遁。” 清·唐孫華《閑居寫懷》:“諒無郗嘉賓,為我謀菟裘。”
近義詞 告老還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