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文武並用
拚音 wén wǔ bìng yòng
解釋 《史記·酈生陸賈列傳》:“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,文武並用,長久之術也。”
出處 自古~,向在中都設學養士,猶未嚐廢,況今日乎?其仍舊給之。 ★清·畢沅《續資治通鑒》卷一百六十
指陸賈回答高祖劉邦說:文治武功要合並運用。
後以此典指既重文治,又重武功,兩手並用。
漢高祖劉邦初得天下,建立漢朝,不懂文治,儒生陸賈卻經常在他麵前稱說《詩》、《書》。
劉邦罵道:老子的天下是靠騎馬打仗用武力得到的,要讀什麽《詩》、《書》!陸賈回答說:“您在馬上作戰取得天下,難道可以在馬上治理天下嗎?且看商湯王、周武王以武力奪取天下,便順應形勢以文治鞏固政權,文治武功合並運用,才是長治久安的辦法啊!從前吳王夫差和智伯窮兵黷武以至敗亡;秦朝使用嚴刑苛法不加改變,終於毀滅自己。當時假使秦朝統一天下以後,施行仁義,效法古代聖王,陛下又怎麽能夠取得天下?”此典又作“文武之道”。
【出典】:《史記》卷97《酈生陸賈列傳》2699頁:“陸生曰:‘居馬上得之,寧可以馬上治之乎?且湯(商湯王)、武(周武王)逆取而順守之,文武並用,長久之術也。昔者吳王夫差(春秋末期吳國國君,曾帶兵攻越、敗齊,與晉爭霸,後被越國戰敗,自殺)、智伯(春秋末期晉國大夫,曾與韓、趙、魏三家瓜分範氏、中行氏土地,後又想滅趙氏,反被趙氏所滅)極武而亡;秦任刑法不變,卒滅趙氏(指秦王朝。秦始皇祖先一支造父被封於趙城,因此姓趙。嬴姓與趙姓同祖先,故秦始皇嬴政也稱趙政)。鄉使(假使)秦已並天下,行仁義,法先聖,陛下安得而有之?’”
【例句】:唐·魏徵《諫太宗十思疏》:“文武並用,垂拱而治。” 唐·房玄齡等撰《晉書·王導傳》:“誠宜經綸稽古,建明學業,以訓後生,漸之教義,使文武之道墜而複興,俎豆之儀幽而更彰。” 唐·劉禹錫《上門下裴相公》:“夫異同之論,我以獨見剖之;文武之道,我以全材統之;崇高之位,我以大功居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