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一葉蔽目,不見泰山
拚音 yī yè bì mù bù jiàn tài shān
解釋 蔽:遮。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,連麵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。比喻為局部現象所迷惑,看不到全局或整體。
出處 《鶡冠子•天則》:“一葉蔽目,不見太山;兩豆塞耳,不聞雷霆。”
例子 可是由於多年積習,內地漢人總是將滿洲部落看成遼東夷狄之邦,非腹心之患。正所謂~。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五卷第四章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指頭腦簡單
典故
寓言故事《鶡冠子.天則》:“夫耳之聽主,目之主明,一葉蔽目,不見泰山,兩耳塞豆,不聞雷霆。”
眼前被一片葉子擋住,連泰山也看不見了。
後因以“一葉蔽目不見泰山”用為被眼前細小的事物或局部現象蒙蔽迷惑,看不到事物的本質或全體的典故。
《毛澤東選集.論持久戰》:“或則拿一時一地的強弱現象代替了全體中的強弱現象,一葉障目,不見泰山,而自以為是。”
近義詞 一葉障目,不見泰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