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月攘一雞
拚音 yuè rǎng yī jī
解釋 攘:偷。比喻容忍錯誤,隻肯逐步改正。
出處 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今有人攘其鄰之雞者。或告之曰:‘是非君子之道。’曰:‘請損之,月攘一雞,以待來年然後已。’如知其非義,斯速已矣,何待來年?”
例子 而青苗之事,乃猶因舊稍加損益,欲行抮臂徐徐~之道。(宋·蘇轍《繳駁青苗法疏》)
典故
《孟子.滕文公下》(卷三):“今有人日攘(rǎng盜竊)其鄰之雞者,或告之曰:‘是非君子之道。’曰:‘請損之,月攘一雞,以待來年然後已。’如知其非義,斯速已矣,何待來年?”
有人每天偷鄰家的雞,別人指出他的錯,他卻表示暫時每月偷一隻雞,等到明年再改。
孟子以這個寓言說明知道不對應盡快改正。
後因以“月攘一雞”或“月攘”比喻不能痛下決心改錯。
宋朱熹《答蔡季通書》:“不必更為月攘之計,以俟來年,庶乎於遷善改過,有日新之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