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單於台
拚音 dān yú tái
解釋 單於台,地名,在唐雲州雲中縣(今山西大同)西北。元封元年(前110年)十月,漢武帝下令統帥18萬騎兵巡視北方邊塞。從雲陽(今陝西淳化西北)出發,向北經過上郡(今陝西綏德東南)、西河(今內蒙鄂爾多斯左翼前旗)、五原等地,後越過長城,登上單於台,來到朔方(今內蒙鄂爾多斯右翼後旗)。18萬大兵旌旗連綿千裏,威震匈奴。後以“單於台”為典,泛指北方邊陲。
例子 唐·李益《塞下曲》:“秦築長城城已摧,漢武北上單於台。” 唐·司馬紮《秋日懷儲嗣宗》:“相思聞雁更惆悵,卻向單於台下來。” 宋·李宗諤《漢武》:“平樂館中觀角觝,單於台上懾天驕。” 清·顧炎武《江上》:“願言隨飛龍,一上單於台。”
典故
《漢書》卷6《武帝紀》189頁:“元封元年冬十月,詔曰:‘南越、東甌鹹伏其辜,西蠻北夷頗未輯睦,朕將巡邊垂,擇兵振旅,躬秉武節,置十二部將軍,親帥師焉。’行自雲陽,北曆上郡、西河、五原,出長城,北登單於台,至朔方,臨北河。勒兵十八萬騎,旌旗徑千餘裏,威震匈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