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髑髏樂
拚音 dú lóu lè
解釋 借指脫離人生煩勞的快樂。宋陸遊《對酒懷丹陽成都故人》詩: “勞生常羨髑髏樂,死時卻悔生時錯。花前有酒不肯狂,回首朱顏已非昨。” ●《莊子·至樂》: “莊子之楚,見空髑髏,髐然有形。撽以馬捶,因而問之,曰: ‘夫子貪生失理而為此乎? 將子有亡國之事、斧鉞之誅而為此乎?將子有不善之行,愧遺父母妻子之醜而為此乎?將子有凍餒之患而為此乎?將子之春秋故及此乎? ’ 於是語卒,援髑髏,枕而臥。夜半,髑髏見夢曰: ‘向子之談者似辯士,視子所言,皆生人之累也,死則無此矣。子欲聞死之說乎?’ 莊子曰: ‘然。’髑髏曰: ‘死,無君於上,無臣於下,亦無四時之事,從然以天地為春秋,雖南麵王樂,不能過也。’ 莊子不信,曰: “吾使司命複子形,為子骨肉肌膚,及子父母、妻子、閭裏、知識,子欲之乎?’ 髑髏深矉蹙額曰: ‘吾安能棄南麵王樂而複為人間之勞乎! ” 髑髏(du lou):死人頭骨。 (xiao): 幹枯。 檄(qiao): 敲擊。 捶:通 “箠” ,鞭子。將: 抑。見: 通 “現” ,顯。說: 通“悅” 。從: 通 “縱” 。司命: 主管人命之神。反: 通“返”,恢複。深矉蹙額: 皺眉憂愁。莊子想為髓髏恢複原形,髑髏認為死比活好:死可以擺脫人世的一切憂患勞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