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兩雁隨車
拚音 liǎng yàn suí chē
解釋 《藝文類聚》卷九一引晉虞預《會稽典錄》:"虞國少有孝行。為日南太守,常有雙雁宿止廳上。每出行縣,輒飛逐車。既卒於官,雁逐喪還。至餘姚,住墓前,曆三年乃去。"後因以"兩雁隨車"指州郡長官亡故。
典故
《藝文類聚》卷九一引晉.虞預《會稽典錄》:“虞國少有孝行。為日南太守,常有雙雁宿止廳上,每出行縣,輒逐車。既卒於官,雁逐喪還。至餘姚,停墓前,曆三年乃去。”
晉虞國為日南太守時,常有兩隻大雁在廳上止宿。
每當他到縣巡察,這兩隻雁便跟隨在車後麵。
他死後,雙雁還為他送葬守墓。
古時迷信,以為這是孝感所致。
後因用為詠州郡長官故世之典。
唐.楊炯《盈川集》六《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》:“三禾在殿,將拜鄭弘(按:三穗禾夢生殿極為東漢蔡茂事,見《後漢書.蔡茂傳》,此言鄭弘,不知所據。);兩雁隨車,坐悲虞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