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不敢當
拚音 bù gǎn dāng
解釋 《莊子.讓王》:“大王反國,非臣之功,故不敢當其賞。”後因以“不敢當”表示對他人給予自己的信任、讚許、接待等承當不起。多用作謙詞。《呂氏春秋.審應》:“公子食我至於魏,見魏王曰:‘大國命弊邑封鄭之後,弊邑不敢當也。’”清 惲敬《答陳雲渠書》:“得手書,推許過甚,不敢當,不敢當。”
拚音 bù gǎn dāng
解釋 《莊子.讓王》:“大王反國,非臣之功,故不敢當其賞。”後因以“不敢當”表示對他人給予自己的信任、讚許、接待等承當不起。多用作謙詞。《呂氏春秋.審應》:“公子食我至於魏,見魏王曰:‘大國命弊邑封鄭之後,弊邑不敢當也。’”清 惲敬《答陳雲渠書》:“得手書,推許過甚,不敢當,不敢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