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死而複生
拚音 sǐ ér fù shēng
解釋 死去了又活過來,形容生命不息。
出處 三國·魏·曹植《辯道論》:“方士有董仲君,有罪係獄,佯死數日,目陷蟲出,死而複生,然後竟死。”
例子
經過死而複生的掙紮,他才在風雪中摸下了祁連山。
★碧野《山高水長》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用於失而複得
典故
死去後重又蘇醒過來。
三國魏.曹植《辯道論》:“方士有董仲君,有罪係獄,佯死數日,目陷蟲出,死而複生,然後竟死。”《隋書.皇甫績傳》:“金陵百姓,死而複生,吳、會臣民,白骨還肉。”明.陶宗儀《輟耕錄.禽戲》:“若夫斷而複續,死而複生,藥歟法歟,是未可知也。”亦作“死而複蘇”。
宋.洪邁《夷堅丙誌.九聖奇鬼》:“地獄百毒,湯䦆銼碓,隨索隨見,鬼形糜碎,死而複蘇屢矣。”
反義詞 與世長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