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東門歸路
拚音 dōng mén guī lù
解釋 東門歸路:在京都長安東門為退休還鄉的官員送行餞別的場麵。西漢宣帝時,太子太傅疏廣、太子少傅疏受,叔侄二人在榮華顯貴時激流勇退,主動提出因病退休還鄉的請求。漢宣帝因為這兩位大臣確實年老了,就答應了他們退休的要求,又增添了賞賜黃金20斤,皇太子贈給黃金50斤。朝廷的高級官員、朋友和同鄉在長安東門外擺設別宴為二疏餞別送行。為他倆送行的車有幾百輛。二疏一一和送行者告別完畢就離開眾人上路了。後以“東門歸路”為典,詠退休返鄉之事。
例子 唐·孔德紹《行經太華》:“何必東都外,此處可抽簪。” 唐·皎然《霅溪館送韓明府章辭滿歸》:“洛令從告還,故人東門餞。” 唐·戴叔倫《送車參軍江陵》:“海上舊山無的信,東門歸路不堪行。” 唐·白居易《不致仕》:“寂寞東門路,無人繼去塵。” 唐·李鹹用《依韻修睦上人山居》之六:“自從南國同埋劍,誰向東門便掛冠。”
典故
《漢書》卷71《疏廣傳》3040頁:“(疏廣、疏受)上疏乞骸骨。上以其年篤老,皆許之,加賜黃金二十斤,皇太子贈以五十斤。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設祖道,供張(通“帳”)東都門外,送者車數百兩(同“輛”),辭決而去。”